????揮發(fā)性是有機氣溶膠的一個關鍵性質,它決定了氣溶膠分子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,從而可評估其對氣候和空氣質量的影響。因此,準確預測揮發(fā)性對于理解氣溶膠的環(huán)境效應至關重要,同時也充滿挑戰(zhàn)。揭示揮發(fā)性的內在化學驅動因素有助于提高預測模型的準確性。研究氣相和顆粒相中有機氣溶膠分子組成的差異,可以有效識別影響揮發(fā)性的內在化學因素。
近期,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FT-ICR MS儀器工程師蔣彬與趙時真副研究員等合作,對我國6個主要城市大氣的氣相和顆粒相樣品的分子組成差異進行深入分析。研究揭示了決定和預測有機氣溶膠揮發(fā)性的內在化學參數,包括分子量,等效雙鍵當量(DBE),碳和氧質量百分比及氧碳比,同時發(fā)現(xiàn),DBE與揮發(fā)性呈顯著負相關性。將DBE作為新的變量納入已有模型可以顯著改進模型的準確性,尤其對于幾乎沒有或沒有雜原子(0-2)的化合物,如烴類(CH)。研究結果進一步闡明了DBE、碳、氮、氧和硫原子對氣溶膠中有機分子揮發(fā)性的貢獻,從而能更好地預測環(huán)境空氣中不同揮發(fā)性有機化合物的相態(tài)分布。該研究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:
(1)整合研究了6個主要城市大氣的氣相和顆粒相的分子(29600個分子式)組成,并將其分為三類,包括僅在氣相中檢測到(PUF only)、在氣相和顆粒樣品中都檢測到(PUF&PAR),以及僅在顆粒樣品中檢測(PAR only)到的化合物。研究結果顯示:隨著揮發(fā)性的降低,木質素/富含羧基的脂環(huán)分子(CRAM)分子的比例從PUF_only組的38%下降到PAR_only組的27%(圖1a)。相反,脂質和不飽和烴的比例增加,脂質的比例從PUF_only組的13%增加到PAR_only組的40%,不飽和烴的比例從PUF_only組的4%增加到PAR_only組的20%(圖1a);顆粒相的平均分子量、碳質量百分比和DBE高于氣相,而平均O/C比值和氧質量百分比低于氣相(圖1b)。
(2)發(fā)現(xiàn)DBE與揮發(fā)性呈顯著負相關性,并將DBE作為新的變量納入先前模型來改進有機氣溶膠揮發(fā)性的預測模型(圖2)。模型結果顯示:新模型會顯著改進有機氣溶膠揮發(fā)性預測的準確性,尤其對于幾乎沒有或沒有雜原子(0-2)的化合物(圖3),如烴類(CH)。
????(3)利用新模型,進一步剖析了城市大氣氣相和顆粒相中不同揮發(fā)性化合物的分布狀況(圖4)。
圖1.僅在PUF中檢測到(PUF only)、在PUF和顆粒樣品中都檢測到(PUF&PAR),以及僅在顆粒樣品中檢測(PAR only)到的化合物分子組成差異。(a)組分分布(Van Krevelen圖)。(b)關鍵的平均分子參數。
圖2. 預測氣溶膠揮發(fā)性的新模型。
圖3. 新舊模型不同雜原子數量的化合物的C0預測值對比
圖4. 城市大氣氣相和顆粒相分子不同揮發(fā)性化合物的分布
本研究揭示了氣溶膠揮發(fā)性的內在化學驅動因素,并建立了新模型以提高預測準確性。這些結果有助于更準確地預測氣溶膠的環(huán)境行為,從而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理解氣溶膠對氣候系統(tǒng)及人類健康的影響機制。該研究成果近期發(fā)表于國際期刊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: Atmosphere》上,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,中國科學院青年創(chuàng)新促進會,以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“涂光熾優(yōu)秀青年學者”計劃項目的資助。
論文信息:Jiang,Bin(蔣彬);Zhao,Shizhen(趙時真);Chen,Wei(陳衛(wèi));Tian,Lele?(田樂樂);Hu,Weiwei(胡偉偉);Li,Jun(李軍);Zhang,Gan(張干). Intrinsic Chemical Drivers of Organic Aerosol Volatility: From Experimental Insights to Model Predictions.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-atmospheres,2024,129(21):e2024JD041286. DOI: 10.1029/2024JD041286
論文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29/2024JD041286
附件下載: